近日,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来临之际,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委托搜狐网举办的“孔子诞辰网络文化活动”,对我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杜维明教授进行了专访,旨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更好地诠释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内涵与意义。
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讲和谐,讲融会贯通,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,它没有很强烈的排斥性,而是开放多元的。”访谈中,杜维明教授道出希望通过文明对话,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了解与合作,并强调了文明对话的重要性。他还论述了“作为现代人,应该如何理解儒家传统”这一问题:“我们主要是要突出它的核心价值,把它当作严肃的人类精神文明载体。同时,也要了解从汉以来儒家对中国政治文化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。”他认为,“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”是作为儒家学者所必须具备的理性思维。另外,谈及各地因传统文化热兴起而自发办起的书院的健康发展问题,杜维明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传承国学的方式,但也应警惕个别书院鱼目混珠,除了政府介入和推动外,更需要企业家的义助。对于当代人对儒家的一些误解,杜维明教授并举墨家“兼爱”与儒家“仁爱”,用二者异同给予了分析解答。
最后,杜维明教授提出了“文化中国”的观念,认为“文化中国”不仅要有历史基础,也要有现实意义,“我们要通过开放的媒体之间的互相辩论,才能找出一条路来。”对未来儒家传统的发展,杜维明教授充满了信心。“之前冯友兰、熊十力、牟宗三为我们铺了路,使得我们现在走的路不那么艰难。我们现代人在努力,今天中国知识界在讨论儒家。”他假设,“如果我们走出一条儒家精神人文主义之路,那对于孟子、对于孔子、对于荀子各方面的理解,都将具有现实生命力。”